近日,2025年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湖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宜昌。
东部产业新区白洋工业园
高耸的料仓与纵横交错的管廊井然有序。这些如同“大动脉”的设施,正将蒸汽、液氮、硫酸等物料与能源,在企业间精准输送、循环利用,生动呈现了 “左右邻成为上下游,产业园就是产业链” 的发展图景。
在东部产业新区白洋工业园
调研团见证了
一批传统产业正加速
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
这一变革不仅源于龙头企业的带动
更依赖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
与政府精准服务的支撑
▲湖北新宜化工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:宜化集团
“新宜化工不仅为下游磷化工发展提供原料,还为园区企业供应蒸汽、氮气等能源。”湖北新宜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雨介绍,新宜化工通过管廊将产出的合成氨以及副产品液氧、液氮、硫酸等稳定输送给同在园区里的磷化工等项目。
作为宜化集团“关改搬转”进入白洋工业园的第一个龙头项目,新宜化工在设计、建设等全环节实施了全面更新和改造。在工艺技术上全面整合国际国内煤化工最领先的技术,并结合装置特点,拥有8项专利技术。自去年初投入试生产以来,年综合能耗较搬迁前下降11万吨标煤。
▲新宜化工智慧健康工厂集控中心。记者黄翔 摄
此外,主要承接宜化集团沿江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的湖北宜化新能源材料产业园,目前园区已落地项目16个。
▲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宜化氯碱新能源工地。通讯员杨少军 摄
“到2025年相关搬迁项目建成后,产品、产值、人效较搬迁前实现倍增,主要污染物、综合能耗大幅降低。”宜化集团党委委员、宜化股份公司总经理郭锐说,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,发展成效日益凸显:
产品种类从15种增至40种
工业产值从190亿元增至460亿元
利税从6.2亿元增至55亿元
劳动生产率提高158%
综合能耗下降53%
这种以龙头企业为核心、通过资源循环与产业协同构建的“链条生态”,不仅在现代化工领域落地生根,更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赛道加速延伸。
记者林潇 摄
邦普循环依托宜昌丰富的磷矿和产业配套资源,打造了从磷矿、电池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,并协同宁德时代、湖北宜化构建绿色供应链、价值链、责任链。这一模式不仅让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新区形成“闭环生态”,更以产业链的深度协同,呈现了产业裂变拓展出的价值空间。
记者林潇 摄
“今年整个电池行业供不应求,作为宁德时代的子公司,我们提供的正极材料要跟得上其需求。”宜昌邦普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疆介绍,今年邦普集团追加投资,在新区建设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,进一步延伸新能源产业链。“这个项目采用行业领先技术,生产的新一代高质量磷酸铁锂产品,能有效提高电池容量,助力电动汽车提升续航能力。” 时疆说,该产品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核心正极材料,项目预计今年10月进入试生产阶段。
▲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。通讯员杜小梦 摄
邦普一体化产业园
自2021年启动建设
预计2028年全面建成
届时每年可为
超400万辆新能源汽车
提供电池正极材料
时疆透露:“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,明年将超200亿元,最终实现400亿元产值。”
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邦普循环厂区
高效服务正成为推动产业链高效运转的“隐形引擎”。时疆回忆道,邦普全链条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子宜昌后,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52天,“这是我们在全国从未见过的效率”。
宜昌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双表示:“通过‘链式集聚+精准服务’的模式,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产业园区常见的企业简单堆砌困境。”可见,政企同心、服务务实,正是东部产业新区实现产业裂变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编辑:陈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