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封八旬夫妇的手写感谢信揭秘护心“特别处方”

时间:2025-09-02 08:30 来源:十堰广电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十堰广电讯(通讯员 杨柳)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病区的护士站,一封字迹工整、笔墨醇厚的感谢信静静地展示着,它不同于繁忙的交接记录,承载着一段跨越年龄、温暖人心的医患情谊。这封信来自一对高龄夫妇——87岁的张爷爷和81岁的严奶奶,他们用最传统、最真挚的方式,表达了对该科全体医护人员,特别是对吴三五主任深深的感激之情。

老两口常年独居在十堰,子女远在外地。张爷爷不仅深受心脏问题的困扰,还患有阿尔兹海默症,记忆如同蒙上一层薄雾,时常模糊不清。最终,他们选择了十堰市人民医院,入住心血管内科2病区,将健康与信任托付于此。

刚入院时,张爷爷因环境陌生而焦虑,心率时有波动。医护团队没有急于进行高强度检查,而是采取了“分步适应”策略。主管医生拿着爷爷的旧病历,像唠家常一样询问病史,悄悄完成了初步评估。责任护士细心为爷爷佩戴了手腕带及特制的防走失手环,并告诉他:“爷爷,这是咱们的‘特别通行证’,戴着它,您就是我们的‘重点保护对象’啦,吴主任能随时找到您。”她细心调节好松紧,确保舒适。发现爷爷对自己的衣服有执念,她又柔声劝慰,帮他换上干净的病号服,并夸他“穿上这身,更精神了”,让爷爷欣然接受。第一个24小时,首要目标不是治愈,而是让爷爷奶奶安心。

住院期间,心内2医护团队针对张爷爷的复杂情况,制定了精准周密的诊疗方案:精心安排各项心脏专科检查,确保了评估的全面性与准确性;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,不放过任何细微的临床指标波动;合理调整用药方案,追求治疗效果最大化。护理团队则将照护融入每一个生活细节,爷爷每次起身如厕,护士总会自然而有力地搀扶住他的胳膊,既维护了老人的尊严,又确保了安全。订餐时会耐心地向爷爷奶奶介绍今天有哪些“软烂可口”的菜肴;甚至每次静脉穿刺时,一边轻声和爷爷聊着天,一边迅速精准地完成操作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,构成了最坚实的护理基石,从生活照料到心理疏导,无微不至。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爷爷奶奶的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缓解。

然而,治疗过程中最动人心的,却远不止于技术的精湛。阿尔兹海默症让爷爷的记忆变得支离破碎,许多人和事都已淡忘,但他却清晰地记得吴三五主任。每当吴主任踏入病房查房,爷爷总会立刻认出,像见到老朋友般热情地起身打招呼,那份熟络与信任,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,宛如家人。即使吴主任忙于手术暂不在病区,爷爷也会时不时“溜达”到护理站,期盼地张望,只为能“偶遇”吴主任,简单说上两句话。这份短暂的交流,在奶奶和医护人员看来,“比治疗都管用”,是慰藉爷爷心灵的一剂良药。

这看似平常的场景,恰恰深刻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内涵——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吴三五主任及其医护团队所给予的,不仅是专业的医疗照护,更是弥足珍贵的情感支持与精神慰藉。

“纸轻情谊重”,薄薄的信纸,因笔笔真情而重逾千钧。这封感谢信,是对十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病区全体医护人员“以患者为中心”服务理念的褒奖,也是对科室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临床实践的肯定。它更是一种温柔的鞭策,激励着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从医初心,始终秉持“精诚、精艺、精心”的精神,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品质,用专业守护健康,用温情温暖生命,为每一位托付生命健康的患者,筑起最坚实的防线。

IMG_5013

编辑:林静娴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