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里,一份薄薄的手稿静卧于玻璃柜中。泛黄的纸页上,是跳跃的音符和歌词间略显潦草的笔迹。它是国家一级文物——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《游击队歌》原谱手稿。
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,一大批抗日爱国歌曲响彻大江南北,如战斗号角发出抗日的呐喊。34岁的贺绿汀,随上海文艺界组织的抗日救亡演剧队开赴抗战前线,一路辗转抵达山西临汾的八路军驻地。
在这里,贺绿汀看到了游击队员们面对强敌时的乐观与昂扬。简陋的防空洞外战火纷飞,枪炮声、拼杀声不绝于耳,它们化作贺绿汀心中的激情和笔下的音符。在临汾老乡家的土炕上,贺绿汀用一个晚上创作出这首不朽战歌。
“我们都是神枪手,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。”在装备落后、子弹奇缺的条件下,《游击队歌》生动描绘了游击队员们练就的神奇“本领”,以其轻快旋律和清新风格迅速传遍全国。它唱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,至今仍家喻户晓、传唱不衰,成为伟大抗战的精神符号之一。
编辑:万林